青殳的博客

一个比有理数集大一点的集合

这个学期其实积累了很多想写的数学话题,但是因为上学期间比较忙,只是简单地记录了 idea,没有展开来写。现在放假了,终于有时间来认真整理一下了。

预备知识

这次想写的东西还挺基础的,只需要基本的点集拓扑的知识(比如开集、闭集、稠密这些东西的定义)应该就能看懂。

此外还需要补充一点测度理论。完整的测度理论相对冗长,这里我只给出接下来的讨论需要用到的部分:

定义:对于 $\mathbb{R}$ 上的集合 $E$,记 $$m^*(E) = \inf_{\left\lbrace I_k \right\rbrace} \left\lbrace \sum\limits_{k} \left\lvert I_k \right\rvert : E \subset \bigcup\limits_{k} I_k \right\rbrace$$ 其中 $\left\lbrace I_k \right\rbrace$ 为一列 $\mathbb{R}$ 上的开区间,$\left\lvert I_k \right\rvert$ 表示区间 $I_k$ 的长度(可以是 $+\infty$)。称 $m^*(E)$ 是 $E$ 的外测度。由于 $\mathbb{R}$ 也是开区间,外测度总是良定义的

从定义上可以看到,外测度是对“长度”概念的推广,作为特例,可以证明任何区间 $(a, b) / [a, b] / (a, b], [a, b)$ 的长度就是 $b - a$(但我们现在用不到,我就不费力去证了)。而下面的零测集就是“长度”为零的集合。

定义:对于 $\mathbb{R}$ 上的集合 $E$,若 $m^*(E) = 0$,则称 $E$ 是零测集。

作为最基本的例子,我们有:

例子:$\mathbb{R}$ 上的单点集都是零测的。

这一例子可以通过下面的命题进行推广

命题:$\mathbb{R}$ 中可数个零测集的并也是零测集

证明:设 $\mathbb{R}$ 上的集合 $E = \bigcup\limits_{n} E_n$,其中 $E_n$ 为零测集。对任意的 $\varepsilon \gt 0$,由零测集的定义,选取开区间列 $\left\lbrace I_{n, k} \right\rbrace_{k}$ 使得 $E_n \subset \bigcup\limits_{k}I_{n, k}$ 且 $\sum\limits_{k} \left\lvert I_{n, k} \right\rvert \lt \frac{1}{2^{-n}} \varepsilon$,此时 $E = \bigcup\limits_{n} E_n \subset \bigcup\limits_{n, k} I_{n, k}$,同时 $\sum\limits_{n, k} \left\lvert I_{n, k} \right\rvert \lt \varepsilon$,由 $\varepsilon$ 的任意性,$E$ 是零测集

结合单点集是零测的,我们得到:

推论:$\mathbb{R}$ 的可数子集都是零测的

此外,我们有下面的简单结论:

命题:零测集的子集是零测的

用开集逼近有理数集?

在某一次做实变函数作业的时候,我试图构造一列单调递减且趋向于有理数集的开集,即我希望找到一列开集 $G_n$ 使得:

  1. $\mathbb{Q} \subset G_n, \forall n$
  2. $G_n \supset G_{n + 1}, \forall n$
  3. $\mathbb{Q} = \bigcap\limits_{n} G_n$(当然,这包含了第一个条件)

一个简单的想法是,我可以为每一个有理数分配一个小区间,然后让小区间的长度逐渐缩小,这样最后剩下的就是有理数了。若记 $\mathbb{Q} = \left\lbrace r_k \right\rbrace_{k}$,定义: $$ \begin{aligned} G &= \bigcap\limits_{n = 1}^{\infty} G_n \\ G_n &= \bigcup\limits_{k = 1}^{\infty} (r_k - \frac{1}{n}, r_k + \frac{1}{n}) \end{aligned} $$ 但这样不 work,实际上由于有理数的稠密性,对任意的 $n$ 都有 $G_n = \mathbb{R}$,因此 $G = \mathbb{R}$。这里最主要的问题是有理数是可数的,因此是零测的,所以我们构造的 $G$ 至少也得是零测的才有可能和有理数相同,我们得限制一下每一段区间的长度之和: $$ \begin{aligned} G &= \bigcap\limits_{n = 1}^{\infty} G_n \\ G_n &= \bigcup\limits_{k = 1}^{\infty} (r_k - \frac{1}{n} \frac{1}{2^k}, r_k + \frac{1}{n} \frac{1}{2^k}) \end{aligned} $$ 此时的 $G$ 是一个包含 $\mathbb{Q}$ 的零测集,这说明 $G \setminus \mathbb{Q}$(作为零测集的子集)也是零测的。这和我们希望的 $\mathbb{Q} = G$ 只有一点点距离。我们能否进一步证明 $G = \mathbb{Q}$?毕竟从直觉上讲,$G$ 中应该不会包含除了有理数之外的元素了。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既没法构造一个具体的 $G$ 中的无理数(当然,这个无理数具体是多少取决于有理数的排序),也没法证明 $G = \mathbb{Q}$。直到我在泛函分析中学习了 Baire 纲定理,才知道用开集来逼近有理数集是注定失败的。

Baire 纲定理

Baire 纲定理:若 $\left\lbrace G_n \right\rbrace_{n}$ 是 $\mathbb{R}$ 上一列稠密开集,则 $\bigcap\limits_{n} G_n$ 也在 $\mathbb{R}$ 上稠密

证明:对任意的 $\mathbb{R}$ 上开区间 $(x - r, x + r)$,由于 $G_1$ 是稠密的开集,$(x - r, x + r) \cap G_1$ 是非空开集,我们可以选取 $[x_1 - r_1, x_1 + r_1] \subset (x - r, x + r) \cap G_1$,并且我们还可以要求 $r_1 \lt \frac{1}{2}r$。再考虑 $(x_1 - r_1, x_1 + r_1) \cap G_2$,它也是非空开集,所以我们可以选取 $[x_2 - r_2, x_2 + r_2] \subset (x_1 - r_1, x_1 + r_1) \cap G_2$,并且要求 $r_2 \lt \frac{1}{2} r_1$。重复此过程,我们得到了一列单减且长度趋向于 $0$ 的闭区间套 $[x_k - r_k, x_k + r_k]$,由区间套定理,存在一个 $x_0$ 属于所有这些区间,即 $x_0 \in (x - r, x + r) \cap \bigcap\limits_{n} G_n$,这说明了后者非空。由开区间选取的任意性,$\bigcap\limits_{n} G_n$ 在 $\mathbb{R}$ 上稠密

这一证明稍加修改就可以搬到一般的完备度量空间上,因此 Baire 纲定理对于后者也成立。此外,这一结论对于局部紧空间也成立,只不过在那里我们用紧集的有限交性质代替了区间套,这里就不再展开了(实际上这是某次泛函的作业题哈哈哈)

如果我们把 Baire 纲定理的结论取补,就能得到下面的显然推论:

Baire 纲定理:若 $\left\lbrace F_n \right\rbrace_{n}$ 是 $\mathbb{R}$ 上一列无内点闭集,则 $\bigcup\limits_{n} F_n$ 也没有内点

Baire 纲定理是一个比较有用的定理,也是完备性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意义。在泛函分析中,Baire 纲定理能够推导出我认为最重要的几个定理之一的 Banach-Steinhaus 定理(它还有很多名字,我觉得“共鸣定理”是其中比较生动的,“一致有界原理”是比较清晰的,而“奇异性聚集原理”则从反面描述了这个定理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将会使用 Baire 纲定理粉碎用开集逼近有理数的企图。

如果一个集合能够写成 $\mathbb{R}$ 上的可数个开集的交,则我们称之为 $G_{\delta}$ 集;对应的,如果一个集合能够写成 $\mathbb{R}$ 上可数个闭集的并,则我们称之为 $F_{\sigma}$ 集。我们在第一部分所做的尝试就是想要说明 $\mathbb{Q}$ 是一个 $G_{\delta}$ 集。然而在 Baire 纲定理的帮助下,我们实际上可以说明:

推论:若 $Q = \left\lbrace r_k \right\rbrace_k$ 是 $\mathbb{R}$ 的可数集稠密子集,则 $Q$ 不是 $G_{\delta}$ 集。特别的,$\mathbb{Q}$ 不是 $G_{\delta}$ 集

证明:我们使用反证法,假设 $Q = \bigcap\limits_{n = 1}^{\infty} G_n$,其中 $G_n$ 是开集。此时有 $Q \subset G_n$,因此 $G_n$ 是稠密的。另一方面,设 $Q_k = \mathbb{R} \setminus \left\lbrace r_k \right\rbrace$,则 $Q_k$ 也是稠密的开集。此时: $$\emptyset = Q \cap Q^c = \bigcap\limits_{n} G_n \cap \bigcap\limits_{k}Q_k$$ 即我们将空集写成了可数个稠密开集的交,由 Baire 纲定理,空集在 $\mathbb{R}$ 上稠密,矛盾。

因此,我们在第一部分构造的 $G$ 是严格包含 $\mathbb{Q}$ 的,即 $G$ 中至少包含一个无理数。实际上我们还有更强的结论:$G$ 中至少有不可数个无理数,否则它就是一个稠密的可数集,与上面的推论矛盾。

额外的讨论:构造式的证明?

虽然我们证明了 $G \setminus \mathbb{Q}$ 是非空的,而且我们证明的过程也的确无可挑剔,但这个证明隐隐约约让人感到不安,因为它并不是一个构造性的证明。使用反证法来证明存在性在数学史上曾经引起了很大争议,本质上这牵扯到排中律的使用。构造主义的数学家批判希尔伯特关于零点定理的证明是“神学”,希尔伯特则反驳“不让数学家使用排中律,就像不让拳击手使用他的拳击手套!”随着数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学家接受了证明中排中律的使用,但依旧对此保持谨慎。

用反证法证明存在性并不总是依赖于排中律。因为很多证明使用反证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本质上也是能够改写成构造式的证明的。比方说使用对角线法证明无理数的存在时,我们是切实可以构造出一个无理数来的。对于这样的证明,数学家并不会多加责难。

我们的证明其实也是属于这一种情况。但是要把它改写成一个构造性的证明需要一些技巧,比方说如何在 Baire 定理的证明中避免无穷的选择,怎么从 $[x_n - r_n, x_n + r_n]$ 中确定地确认一个 $[x_{n + 1} - r_{n + 1}, x_{n + 1} + r_{n + 1}]$,这是需要一些额外的说明的,展开来讲并不简单,所以我也就略过了。

当然,构造性的证明和具体的例子还是有一定差距。比方说我们能够用对角线法则构造一个无理数,但是构造的结果将取决于有理数的排序,就算构造出来,结果也不一定是像 $\sqrt{2}$ 这样简单可爱的无理数 —— 即使我们能够知道它的每一位小数是多少,我们也不能把它简洁地表示出来;反过来,如果我们想要让对角线构造出来的结果是某个简单的无理数如 $\sqrt{2}$,排列有理数的方式同样不容易描述。

所以很遗憾,最后我也没有构造出一个具体的 $G \setminus \mathbb{Q}$ 的元素,如果有人把具体的例子(有理数的排列方式随意)构造出来了,不妨去回答一下我在 Math Exchange 上的问题吧(试图在 ME 上白嫖反例失败,于是我来这里乞讨了)

为什么我们看起来成功了?

数学有时候让人挺绝望的,我们明明和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么接近 —— 就差一个零测集了—— 但这一点距离却永远跨不过去,这难免让人有些意难平。

但数学也是严谨而理性的,对于一个经过数学训练的人来说,“接近”就是一个过于宽泛而无用的词。当我们仔细思考这一点,就会发现问题所在:上面所说的“接近”,是指在测度意义下的接近,即差集零测。如果我们仅仅从测度这一个角度来观察,那么这个差距确实是小的。但我们接下来将会看到,如果我们换一个观察的角度,$G \setminus \mathbb{Q}$ 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集合。

衡量集合的大小有很多方法,最简单、仅仅依赖于集合本身的方法是数一数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当集合中有无限个元素的时候,则通过建立集合间的单射来比较集合的大小。由于这种方法简单粗暴,它也是最粗糙的,比如它会把 $[0, 1]$ 和 $\mathbb{R}$ 认为是一样大的,这对于我们做任何分析都是没有多大帮助的。

而测度理论则是另一个极端,它最麻烦,但也分得最细,它能够直接把集合的大小用一个具体的“数”来表示,是长度(或者更高维空间中的面积、体积)的自然推广。一旦测度理论在某个集合上被建立起来,就会非常 powerful,但难点就在于测度的建立。在一些空间上,抽象测度的建立往往是天马行空的,比方说在学习泛函分析谱分解理论的时候,那个定义在正交投影算子空间上的测度就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在测度出现之前,曾经有过一个折中的方案,那就是所谓的 Baire 纲。一个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这篇文章所讨论的东西的人一定会觉得“Baire 纲定理”是一个很奇怪的名字 —— Baire 毫无疑问是人名,但“纲”是什么?这里的纲(Category)就是 Baire 对集合的分类,它仅仅需要集合上的拓扑就能够对集合进行一个初步的分类。

定义:若 $\mathbb{R}$ 上的子集 $F$ 包含于一个无内点的 $F_{\sigma}$ 集中,则称 $F$ 是贫集,或者第一纲集。若 $\mathbb{R}$ 的子集 $E$ 不是第一纲集,则称之为第二纲集。若 $\mathbb{R}$ 上的子集 $E$ 的补集是贫集,则称 $E$ 为剩余集

由 Baire 纲定理,$F$ 是贫集当且仅当存在可数个无内点的闭集使得 $F$ 被包含在他们的并中。

直观上看,无内点的闭集是很稀疏的,因为它不包括任何区间,到处都是“洞”,而 Baire 定理则说明了可数个无内点的闭集的并也应当是比较稀疏的。因此,第一纲集在 Baire 的体系中就扮演了零测集的作用,是“几乎可以忽略”的;与之相反,若一个集合是剩余集,则说明它和 $\mathbb{R}$ 只差了一个“几乎可以忽略”的部分,因此它“几乎”就是 $\mathbb{R}$。

由此可见,虽然出发点和测度不同,但是 Baire 纲和测度理论所要描述的事情是差不多的,零测集和贫集之间的许多性质是一一对应的,因此与 $\mathbb{R}$ 只差一个零测集的集合和剩余集之间的许多性质也是一一对应的。比如可数个零测集的并是零测的,而可数个贫集的并也是贫集;可数个与 $\mathbb{R}$ 只差一个零测集的集合的交也和 $\mathbb{R}$ 只差一个零测集,可数个剩余集的交仍是剩余集。类似的关系还有很多,如果对此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看 GTM2(我是在泛函分析课上听说这本书的,最近正在读,欢迎一起讨论呀)

相比于测度理论需要建立测度,Baire 纲只需要拓扑就能开始工作,因此灵活很多。借助 Baire 纲,我们可以描述一些测度无法描述的集合的大小,比方说下面两个著名的结论(都是泛函作业哈哈哈,如果上过泛函的话可以挑战一下,不过第一个结论我把脚手架拆掉了,因此直接做很困难,原题相对简单,见许全华《泛函分析讲义》第 1 版第 6 章第 5 题)

  1. 为空间 $E = C([0, 1], \mathbb{R})$ 赋予一致范数 $\left\lVert \cdot \right\rVert {\infty}$,设 $A$ 是 $E$ 中无处可导的函数集合,则 $A$ 是剩余集,实际上 $A$ 是稠密的 $G{\delta}$ 集:这说明了“绝大部分连续函数都是无处可导的”,尽管要找到具体的例子非常困难,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数学家都以为连续函数只会在很少的点上不可导,直到 Weierstrass 丢出一个具体的反例。
  2. $L_2([0, 1])$ 是 $L_1([0, 1])$ 中的贫集,实际上它是无内点的 $F_{\sigma}$ 集

回到我们讨论的问题上来,由于单点集是贫集,所以我们有:

命题:$\mathbb{R}$ 的任意可数子集是贫集

那么在 Baire 的体系下面,我们对有理数的近似又如何呢?注意到 $G_n$ 是一个包含 $\mathbb{Q}$ 的开集,因此是稠密的,因此它的补集 $F_n = G_n^c$ 是无内点的闭集,而 $G^c = \bigcup\limits_{n} F_n$,这说明 $G^c$ 是一个无内点的 $F_{\sigma}$ 集,即 $G$ 是剩余集。

但是我们知道有理数是贫集,因此 $G \setminus \mathbb{Q} = G \cap \mathbb{Q}^c$ 也是剩余集!这说明从 Baire 的体系来看,我们对有理数的近似还差得远

其实 $G$ 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它本身是剩余集,但同时又是零测的,它在 Baire 的体系中几乎是整个 $\mathbb{R}$,而在测度的体系中几乎可以被忽略。通过将 $\mathbb{R}$ 划分成 $G \cup G^c$,我们将全体实数划分成了一个零测集和一个贫集,两个在不同体系下几乎可以被忽略的集合竟然能够拼成整个实数集,不得不说这是很反直觉的。

一个更有意义的逼近

到目前为止,我们在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已经得到了相对完整的解决,就在我觉得故事已经结束的时候,偶然间我在 GTM2 上看到了另一种使用开集近似有理数的方式,虽然它并不会影响我们在上面已经得出的结论,但这个例子非常有趣,也比我在上面举的例子更有意义(准确的说我在上面并没有举具体的例子,因为有理数的排列方式并不确定)

定义:对于实数 $x$,若存在一个整系数 $n(n \ge 1)$ 次多项式 $P$ 使得 $P(x) = 0$,则称 $x$ 是代数数,若与此同时不存在小于 $n$ 次的多项式 $Q$ 使得 $Q(x) = 0$,则称 $x$ 为 $n$ 阶代数数。若 $x$ 不是代数数,则称 $x$ 是超越数

不失一般性,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们认为 $P$ 的首项系数是正数。

定理(Liouville):若 $x$ 是一个 $n(n \gt 1)$ 阶代数数,则存在正整数 $M$ 使得对任意的 $p, q \in \mathbb{Z}, q \gt 0$,都有: $$\left\lvert x - \frac{p}{q} \right\rvert \gt \frac{1}{Mq^n}$$

在证明这一定理之前,我们首先看一下它意味着什么:注意到 $1$ 阶的代数数就有理数,而 Liouville 定理说明有理数之外的代数数都和有理数保持一定的“距离”。具体来说,对于固定的 $q$,$\left\lbrace \frac{p}{q}: p \in \mathbb{Z} \right\rbrace$ 是 $\mathbb{R}$ 上间距为 $\frac{1}{q}$ 的网格,Liouville 定理说明无理代数数 $x$ 应当和这一层网格保持 $\frac{1}{Mq^n}$ 的距离,当 $q$ 增加,网格变细,$x$ 和这一层网格的距离就要相应减小。

证明:由于 $M$ 是正整数,$\frac{1}{Mq^n} \lt 1$,因此我们只考虑 $\left\lvert x - \frac{p}{q} \right\rvert \le 1$ 的情况。设 $P$ 是满足 $P(x) = 0$ 的整系数 $n$ 次多项式。取正整数 $M \gt \max_{\left\lvert y - x \right\rvert \le 1} \left\lvert P'(y) \right\rvert$,由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left\lvert P(y) \right\rvert = \left\lvert P(x) - P(y) \right\rvert \le M \left\lvert x - y \right\rvert \Rightarrow \left\lvert x - y \right\rvert \ge \frac{1}{M} \left\lvert P(y) \right\rvert$$ 现在我们考虑 $y$ 是有理数的情况。假设 $y = \frac{p}{q}$,注意到 $P$ 不可能有有理根(否则可以将 $P$ 分解为 $Q(x)(qx - p)$,而这意味着 $Q(x) = 0$,后者是一个次数小于 $n$ 的多项式,这与 $x$ 阶数定义矛盾),所以 $P(\frac{p}{q}) \ne 0$。又由于 $q^n P(\frac{p}{q})$ 是整数,因此 $$\left\lvert q^n P \left( \frac{p}{q} \right) \right\rvert \ge 1 \Rightarrow \left\lvert P \left( \frac{p}{q} \right) \right\rvert \ge \frac{1}{q^n}$$ 结合前面的结论,我们得到: $$\left\lvert x - \frac{p}{q} \right\rvert \ge \frac{1}{Mq^n}$$ 等号不可能取到,因为 $x$ 是无理数,即证。

在这一结论的启发下,我们可以构造一个除了有理数外全是超越数的零测集:

定义:对于无理数 $x$,若对任意的 $n \ge 1$ 都存在 $q, p \in \mathbb{Z}, q \gt 1$,使得: $$\left\lvert x - \frac{p}{q} \right\rvert \lt \frac{1}{q^n}$$ 则称 $x$ 是 Liouville 数

定理:Liouville 数都是超越数

证明:我们采用反证法,假设 Liouville 数 $x$ 是一个 $n$ 阶的代数数,则由 Liouville 定理,存在正整数 $M$ 使得 $$\left\lvert x - \frac{p}{q} \right\rvert \gt \frac{1}{Mq^n}$$ 对任意的 $p, q$ 成立。由于 $x$ 不是有理数,所以 $n \gt 1$,我们可以选择 $k$ 使得 $M2^n \lt 2^k$,此时对任意的 $q \gt 1$ 都有 $Mq^n \lt q^k$。由 Liouville 数的定义,存在 $q_0 \gt 1, q_0$ 使得: $$\left\lvert x - \frac{p_0}{q_0} \right\rvert \lt \frac{1}{q_0^k} \lt \frac{1}{Mq_0^n}$$ 矛盾。

最后,我们来考虑下面的集合: $$ \begin{aligned} G &= \bigcap\limits_{n = 3}^{\infty} G_n \\ G_n &= \bigcup\limits_{p = -\infty}^{+\infty} \bigcup\limits_{q = 2}^{\infty} (\frac{p}{q} - \frac{1}{q^n}, \frac{p}{q} + \frac{1}{q^n}) \end{aligned} $$ (之所以从 $n = 3$ 开始取交,主要是为了后面的方便,反正 $G_{n + 1} \subset G_n$,从哪一项开始取交都一样)则从定义上可以看出,$G_n$ 是开集,$\mathbb{Q} \subset G$ 且 $G \setminus \mathbb{Q}$ 就是所有的 Liouville 数,而 Liouville 数都是超越数,因此我们得到了一个包含有理数且除了有理数外都是超越数的集合,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G$ 是否是零测的?

和之前不同,我们并不能直接用 $G_n$ 所有的区间作为 $G$ 的开覆盖来推出 $G$ 是零测的,因为 $G_n$ 中所有开区间的长度和是正无穷(光一层就是正无穷了)。实际上,对于熟悉测度的同学,我们知道 $m(G_n) = \infty, \forall n$ 确实成立,这是一个单调递减时测度的极限不等于极限的测度的例子。

我们转而使用可数个零测集的并依旧零测来说明 $G$ 是零测的,设 $G^{m} = G \cap (-m, m)$,则 $G = \bigcup\limits_{m} G^m$,因此我们只需要说明 $G^m$ 是零测的。对应的,如果我们记 $G^m_n = G_n \cap (-m, m)$,则有: $$ \begin{aligned} G^m \subset G^m_n &= \bigcup\limits_{q \gt 1} \bigcup\limits_{p} (\frac{p}{q} - \frac{1}{q^n}, \frac{p}{q} + \frac{1}{q^n}) \cap (-m, m) \\ &\subset \bigcup\limits_{q \gt 1} \bigcup\limits_{p = -mq}^{mq} (\frac{p}{q} - \frac{1}{q^n}, \frac{p}{q} + \frac{1}{q^n}) \end{aligned} $$ 将后者作为 $G^m$ 的开区间覆盖,则有: $$ \begin{aligned} m^*(G^m) &\le \sum\limits_{q \gt 1} \sum\limits_{p = -mq}^{mq}\left\lvert (\frac{p}{q} - \frac{1}{q^n}, \frac{p}{q} + \frac{1}{q^n}) \right\rvert \\ &= \sum\limits_{q \gt 1} \frac{2(2mq + 1)}{q^n} \le \sum\limits_{q \gt 1} \frac{2(2mq + q)}{q^n} \\ &\le (4m + 2) \sum\limits_{q \gt 1} \frac{1}{q^{n - 1}} \lt (4m + 2) \int_{1}^{\infty} \frac{1}{t^{n - 1}} dt\\ &= - \frac{4m + 2}{n - 2} \frac{1}{t^{n - 2}}|_1^{\infty} = \frac{4m + 2}{n - 2} \end{aligned} $$ 由于上式对任意的 $n$ 成立,所以 $m^*(G^m) = 0$,从而 $G^m$ 是零测集,因此 $G$ 也是零测集。

实际上我们还有更强的结论,对于任意的 $s \gt 0$,集合 $G$ 的 Hausdorff $s$-测度都是 $0$,也就是说这个集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零维”的。对此我们不再详细展开,如果之间对 Hausdorff 维数有所了解,这会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结论。不知道 Hausdorff 维数是什么的同学大概也听说过所谓“分形”图形如 Koch snowflake,实数轴上的康托集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当我们把这些集合等比例放大一倍的时候,他们并不会像一般的 $d$ 维空间上的几何对象一样让自身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扩大为原来的 $2^d$ 倍,而是扩大为 $2^{d'}$ 倍,Hausdorff 维数就是用来严谨地刻画这个 $d'$ 到底是多少的,所以当我们看到说某个图形是“2.5D”的时候,这个 $0.5$ 并不一定只表示一个介于 $2$ 和 $3$ 的结果,而很有可能是有严谨的计算的。对这一部分感兴趣的话,可以参考 Stein 实分析的第七章。

结语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写这种类型的文章,也不知道观感如何。数学是一个圈地自萌的学科,想把一个数学爱好者的快乐传递给别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之所以数学会成为这么小众的爱好,主要是因为数学比较难。但数学的难度和我们对数学能力的锻炼肯定是成反比的,这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越不锻炼,就越觉得难,就越畏难而不肯锻炼。所以学数学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最初的那一点兴趣,它让我们在最开始觉得难的时候坚持下去。但怎么样让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一次在浙大开组会的时候,我讲了一堆数学上的东西,老师直接打住叫我接着讲下面的,我于是补了一句:“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来继续和我讨论”,得到了老师的吐槽:“你觉得你这么讲下面的人会有兴趣吗?”接着就分享了他在备课时的一些技巧。我觉得这句吐槽不无道理,好老师总是少数。所以我平常也会和不学数学的同学偶然聊一些数学知识,来观察他们对什么样的东西感兴趣。一个普遍的结论是具体的例子要比抽象的概念更加吸引人,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契机。

在具体的写作上,我时常感到束手束脚。这和我整理自己的笔记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当我在整理笔记的时候,我有充足的篇幅把所有我想要的东西都放进来、建立起严谨的“定义-定理”体系,而在写这种科普性质的文章时,我却不得不做一些删减,避免引入大量的背景知识。我最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把整个测度理论都放到 Preliminary 里面了,但我发现这样写就和实变函数第一章没区别;接着我意识到我可能不需要全部的测度理论,我只需要在 Borel 集上建立测度就好了,但这样 Preliminary 还是很长;在读了 GTM 2 之后,我才突然醒悟到其实我并不关心 $0$ 以上的测度,我只需要“几乎可以忽略”的集合(实际上,可测集都是由 $G_{\delta}$ 集或者 $F_{\sigma}$ 集减/加一个零测集得到的,所以零测集确实是测度理论中唯一重要的东西),因此最终这篇文章的 Preliminary 被限制在了零测集上。

这篇文章的目的,当然不是作为严谨的 Baire 纲理论教材的一部分 —— 尽管我已经(尽可能地)让这篇文章 self-complete 了 —— 而是作为实变函数或者 Baire 纲理论的一个引子,如果有人在读完之后对实变函数或者 Baire 纲理论产生兴趣,那么我觉得这篇文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如果有人能一路看到这里,不妨和我说说你们的感受吧。